本文目录一览:
有谁能提供一些适合念的对人好的佛经?
1、《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部经很短,数百字,但佛理讲得很深,也较易读。中国有些人专门念心经,就可能获得很好的成就。《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长度适中,佛理精深,是佛教的核心经典之一,中国佛教很多人长持此经。
2、《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祇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以及诸多佛弟子而说的经典。《阿弥陀经》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首先详细地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报世界和正报世界种种殊胜,令众生生起信心,信仰念佛净土法门。
3、『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舍利弗。
4、三是清心寡欲。有空时可以念佛,有精力时可以看佛经,至于看什么经就得看自己的能力了。个人推荐先看康僧铠译的《无量寿经》,再看金刚经加以印证,然后持《佛说阿弥陀经》,持名念佛。每天都要念佛,最好给自己定好功课,每天坚持。 此后,可以随喜阅读佛经,如《妙法莲花经》、《楞严经》等。
寺庙僧人的作息安排是怎样的?
:00 起床 2:15 起香 坐禅 3:15 开静 (击鼓鸣钟)4:00 早殿(早课)5:00 第二支香 5:30 止静 6:30 开静 6:40 第三支香 止静 7:30 开静 诵楞严咒十遍 9:30 ~10:30过斋 (全天24小时中,只吃这一顿饭——日中一食)10:30结斋。
一般僧人的一天是这样安排的:4:30起床;5:00-6:00上殿做早课;6:00-6:30早餐(吃饭也是修行之一,禅宗通常称为“过堂”)6:30-7:30开门,打扫卫生或做其他工作。
进素食。21:00打板熄灯休息(暮鼓)。僧人的一天中,上午和下午是工作时间,一些僧人会被安排看护殿堂、接待香客游人等,而其他僧人则可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在自由支配的时间里,僧人会从事以下活动,如拜佛、诵经、读书、坐禅、习练功夫、学习书画、品茶等,有时寺院还会为其安排一些文化课。
上午:不同寺庙、不同时间、在庙里担任不同执事有不同安排。一般以诵经、处理事务为主。中午:午饭后休息一个小时左右。下午:和上午基本相同。以诵经为主。然后上晚殿(晚课)。晚:晚饭(也有僧人守戒律不吃晚饭)。打鼓敲钟。休息。有法会、做佛事时会稍有更改。
皈依之后早晚课应该念什么经?
皈依学佛、做早晚课,切忌形而上学。除有师父、信众等一起共修,可以根据自己的因缘选择经典来念诵。一般地,早课可以选择念诵或《吉祥经》、或《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或《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或《佛说业报差别经》等;晚课可以选择《无常经》、《心经》、《阿弥陀经》等等。
晚课:《阿弥陀经》《八十八佛大忏悔文》《蒙山施食仪》《净土文》《普贤警众偈》《三皈依》《祝伽蓝(寺院)》《伽蓝赞(寺院)》《观音赞(居士信众)》《回向偈》。
早晚课诵之外修净土法门念《佛说阿弥陀佛经》最好,其它法门根据自身时间而定。
朝暮课诵的内容包括炉香赞、莲池赞、无量寿经第六品、往生咒、赞佛偈、念圣号、十大愿王、三皈依。 暮时课诵则涵盖无量寿经第三十二至三十七品、往生咒、蒙山施食仪、赞佛偈、念圣号、慈云忏主净土文、普贤菩萨警众偈、三皈依。 提供的课诵内容可能有助于进行净土宗的早晚课诵仪式。
龙虎山正一日诵早晚课众咏澄清韵:琳琅振响。十方肃.清。河海静默。山岳吞烟。万灵镇伏。召集群仙。天无氛秽。地无妖尘。冥慧洞清。大量玄玄也。常清常静天尊。万物消疵痢。三圣降吉祥。步虚声一彻。朗诵洞玄章。神威如在天尊。安人各恭敬。道场众等。人各运心。恭对殿前。礼告启请(安奉)如法。
神龛摆放位置
1、神龛汉语词语,指的是放置神佛塑像和祖宗灵牌的小阁。神龛大小规格不一,依祠庙厅堂宽狭和神的多少而定。大的神龛均有底座,上置龛,敞开式。祖宗龛无垂帘,有龛门。神龛是摆放在哪里都不影响使用的。神佛龛座位不分台阶,依神佛主次,作前中后,左中右设位;祖宗龛分台阶依辈序自上而下设位。
2、还有就是,神龛一定要靠墙摆放,这叫做“有靠山”,并且不能对着卧室门口或者卫生间门口。
3、神龛摆放时要注意什么 神龛,旧时中国民间放置道教神仙的塑像和祖宗灵牌的小阁。神龛大小规格不一,依祠庙厅堂宽狭和神的多少而定。大的神龛均有底座,上置龛,敞开式。祖宗龛无垂帘,有龛门。神佛龛座位不分台阶,依神佛主次,作前中后,左中右设位;祖宗龛分台阶依辈序自上而下设位。
4、选择一个干净且阳光充足的位置,如果有条件,设置在独立的佛堂或书房中最佳,确保室内整洁,特别是正前方不要有杂物。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选择家中最好的位置,注意避免与卫生间的门相对,并且离厨房门也要远一些。如果将神龛放在客厅,要远离换鞋柜和上述提到的门。
5、家装神龛位置摆放的讲究因地域、文化、信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中国,神龛通常被放置在客厅、餐厅等家中显眼的位置,以便于供奉和祭祀。同时,神龛的摆放位置需要与家人的运势相协调,例如与财位、官位等相对应。此外,还应考虑神龛的位置是否与家人的健康相适宜,比如卧室或厨房。
五明课程
“大五明”指声明(声律学)、因明(正理学)、内明(佛学)、工巧明(工艺学)、医方明(医药学)。“小五明”指诗(辞藻学)、韵(韵律学)、修辞、歌剧(戏剧学)、星算(星算学)。这些均为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内容,从寺院培养出的高僧大多学富五车,被称为“班智达”(大学者)。
不是。根据查询知乎网得知,色达五明佛是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是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由四川省佛教协会主办的合法学院。学院的课程设置分显教、密教和共同文化三大部分。显教设有戒律、因明、俱舍、中观和般若,密教设有续部经典、各类加行、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圆满和窍诀。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是由晋美彭措法王1980年创办,在短短30年间从藏区一个山谷深处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五千在家出家僧众在此修行居住。佛学院戒律十分严格,男众女众的僧舍泾渭分明。课程内容 学院的课程设置分显教、密教和共同文化三大部分。
五明佛学院破瓦的上师叫欧珠仁波切。根据查询欧珠仁波切相关信息显示:欧珠仁波切在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剃度出家,自此常年修行于世界上最大佛学院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于此精进闻思显密法要,现任上师,截止2023年8月10号,所以说五明佛学院破瓦的上师叫欧珠仁波切。
原因无从得知。学院的课程设置分显教、密教和共同文化三大部分。显教又设有戒律、因明、俱舍、中观和般若,密教又设有续部经典、各类加行、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圆满和窍诀等。共同文化课设有声明、医方明、藏文、汉文、计算机、历史等内容。
佛教“人间佛教”思想的源流是什么,当今时代如何认识
1、“人间佛教”概念是太虚大师提出来的,后来又经过赵朴初居士等人的发扬,使“人间佛教”成为当代佛教的发展方向。太虚大师是民国时代佛教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他看到当时的佛教非常落后,寺庙因为贫穷经常靠做经忏挣收入,拿为死人超度的收入来维持,所以他说佛教那时是为“鬼”和“死人”服务的。
2、从“人间佛教”思想看中国佛教的继承和发展我国佛教界为发扬佛陀利生济世的精神,主张提倡以人为中心的“人间佛教”思想。事实上,人间佛教这一思想并非后人所创立,在《增一阿含》中佛告天帝释,“我身生于人间,长于人间,于人间得佛。”中观宗之祖龙树在《大智度论》提出,“一切资生事业悉是佛道。
3、人间佛教,是印顺法师倡导的。其主旨是认为,佛教应该回到二千多年前的世尊时代。其目的在于否定整个汉传佛教。“人生佛教”的体系是完整的,但尚未得到全面铺展和付诸实践,太虚大师就舍报西迁。此后,“人生佛教”以“人间佛教”的名义得以传承。
4、中国佛教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汉代佛教。此期佛教刚传人中国,以佛经翻译、解说、介绍为主,翻译的主要是禅经和《般若经》。这时期,人们把佛教看成是黄老之学的同类,禅学被看作是学道成仙的方术之一,佛教是在与道教方士思想结合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